您好!欢迎访问到邵阳三农网 请 登录注册
文章
当前位置:邵阳三农网 > 基础 > 教育培训 > 文章详细
语文教学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新宁县民族中学  郑远江

今年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市八一学定看望慰问师生时,发表重要讲话,在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习总书记在谈到“四个引路人”中有一句话就是“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这一句话点出创造、创新时代特点,从国家层面指出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教师在新时期角色定位,努力方向。21世纪竞争激烈,创造、创新层出不穷,要想适应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经济的竞争,创新思维的品质无疑极为宝贵。
    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时代需要。语文教师在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训练。笔者结合本人长期扎根少数民族山区,主要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借鉴。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催人发奋,图强,向上。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满足于肤浅的了解,总是寻根究底地去追求更深刻的东西,从而走向创造创新。语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及时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笔者在长期语文教学中,注重兴趣培养,所教学生的语文成绩一般会超出兄弟班级。
    例如,我在教语文时,把课文知识的归纳为“七基六课”,“七基”即课文七个基础知识方面,只要适当指点,学生会轻松地运用方法掌握各个知识点,重点在“六课”的学习,即分段归意、归纳中心、写作特色、文中及课后思考题和应用六个方面的阅读、分析、归纳、总结上。“六课”中重点是文中阅读思考题或课后练习题,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自己提出课文中思考题或结合课后思考题,去想,去试做,写一写参考答案,教师常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词语或句子去表达,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形式解决问题,做时要求人人读思结合地去试做,独立做,讨论地做,做后及时评点,对照答案,好的予以表扬、鼓励,不好的适时细心、耐心、启发讲解,这样逐步使学生迈上创新思维的道路,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出爱思考的兴趣。
    教师除了启发学生思考外,还要善于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例如本人经常欢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本人教《荔枝蜜》时,有人知道文中蜜蜂象征农民,但通过启发深思,学生还知道蜜蜂可以象征创造,奉献优秀品质。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去开拓创新思维。

二,善于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学会分析、综合,是创新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分析、综合也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没有分析、综合能力,很难有创造创新能力。要千方百计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是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所需,语文教师多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也是顺应时势之举。
     比如,我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一课时,先提出“土地”一词有什么含义?学生通过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归纳,最后师生综合出答案:象征祖国。接着提出“诗人对土地有怎样的感情?”通过师生思考分析归纳,综合出答案为:有热爱和眷恋的感情。最后提出“如何表达这种感情?”师生互动,分析、综合出答案: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之,2字词句分析之,3逐步理解之,4运用比喻设问之,5有感情朗读之等方法来表达这种感情。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靠教师的培养关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好分析,综合方法,从而就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善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思维的火花需要点拨,呵护。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开始。语文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笔者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师,收获感慨颇多,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经验方面,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首先要激发学生人人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去认识问题,如本人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时,针对材料或文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构思,列如如何开头,可以直接点题,也可以间接点题,可以顺写,可以倒写,或先提出悬念或先写出结果,或抓住亮点,或用名言格句等形式进行,中间要求饱满,可以写事列,或写理论,写细节等,结尾要求有力,结尾可以含蓄,可以暗示,可以启示等等,总之不能千篇一律,应方式多样,每个人的都有特色,通过想象,求异思维,能给人以创新,独特的感觉。
    其次,要发挥思维的新奇性。也就是针对问题,会用新角度、新观点去分析,对问题提出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当然,学生分析问题时的“新奇”,有时不一定正确,我们教师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启发,因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尝试错误,发现真理。总之,在语文教师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认真教应用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理论,使学生在学习上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摒弃“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应试教育的方式方法,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因人、因地施教,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爱动脑、动手的习惯和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分析、综合、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将来定会为创新国家培养出更多创造创新后备人才。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理事会成员 | 会员注册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
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涉农信息门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湘ICP备19014692号 直通管局:工信部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邵阳三农网工作交流QQ群:147232156 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投稿邮箱:910569090@qq.com 技术支持 创新科技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