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到邵阳三农网 请 登录注册
文章
当前位置:邵阳三农网 > 资讯 > 理论视野 > 文章详细
加快省开发区协会和湖南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建议

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办公室主任 肖靖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的科学判断。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发展,湖南在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中,省委、省政府始终强调实体经济必须挑大梁,因此,省开发区协会和湖南产业园区也更加需要强创新。我们一定要抓好省开发区协会和湖南产业园区发展的这个点、撬动全省经济发展的这个面,关键是牢固树立“园区为平台”思想,切实在园区产业链条培育、资源企业共享、服务全面提质上下功夫,实现园区产业全链条培育、资源全企业共享、服务全生命期提供,更好发挥开发区协会和全省产业园区的集聚、辐射、示范、带动功能,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强大动力。

一、整体情况

根据在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统计局、省人民政府园区办等相关部门收集的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各类园区共有174家,其中,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达142家(国家级园区20家:其中,经开区8家、高新区7家和综合保税区5家;省级园区70家:其中,经开区54家,高新区16家;另有省级工业集中区52家)。各类园区以仅占全省约0.46%的国土面积,产出了60%以上的规模工业增加值、80%左右的高新技术产值、77.5%的地方税收,其他各主要经济指标均也已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园区在实体经济发展、聚集优势产业、增长优势动力以及引领结构优化等方面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我省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推进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建设开发强省的引领区。昂首奋进新时代,湖南省开发区协会大有可为!

二、特点分析

面向新时代,协会再出发,我们既要看到成绩、豪迈自信,也要清醒认识、找准不足,切实创新思维、把住机遇,实现乘势而上、稳中而上。
      1、整体实力上,园区多而强少。从2016年数据看,全省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已超4万亿元,达40824余亿元,但技工贸总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园区10家,占比仅为5.7%;500-1000亿元的16家,占比仅为9.2%;100-500亿元的54家,占比为31%;其余都小于100亿元,占比为54.1%。税收超过100亿元的园区仅有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155.66亿)、长沙经开区(116.74亿)、长沙高新区(107.72亿)3家,甚至50-100亿元的园区也仅有株洲高新区(66.02亿)、衡阳高新区(50.99亿)2家。甚至部分园区运行较为艰难,有10家园区的企业数减少,2家园区技工贸收入下降,7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负增长,10家园区利润总额负增长,18家园区上交税金出现负增长。
      2、主导产业上,有集聚而较散。目前,我省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0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主导产业,各类入园企业达到4万余家,但园区企业中的工业企业仅占44%,大部分园区缺乏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园区主导产业仍然比较分散,集聚效应不够明显。上述10大产业中,除主营业务收入刚过千亿的运输设备制造业集中在4家园区,其他大都分散在15家园区以上,比如,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均分散在28家园区,电子设备制造业分散在32家园区,农副食品加工业甚至分散在40家园区。可以说,全省整体发展层面的“多点支撑”,变成一个个园区内部发展的“多点支撑”,必然带来园区的服务企业能力不精、产业配套不全、发展潜力不够等问题。
      3、发展支撑上,集于点而非面。目前,产业园区已基本实现对所有区县(市)的全覆盖,长株潭、洞庭湖、湘南和大湘西四大片区分别拥有30家、30家、37家和45家产业园区,占园区总数的21.1%、21.1%、26.1%%和31.7%,但根据数据显示,国家级园区和长株潭地区园区才是全省园区经济的主要支撑。2016年,全省20家国家级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372余亿元,占比全省67%,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占全省园区总量5成以上。长株潭地区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937.98亿元,占全省园区的比重为48.8%,以2成的园区数量创造了全省约5成的经济总量。
      4、招商引资上,成效显而不大。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已经更为看重的产业发展环境、产业配套、人才供给、营商环境等因素,而大部分园区目前招商引资手段单一,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效果不是特别理想。2016年,142家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中,实际使用外资为零的达58家,实际使用内资为零的30家;园区标准厂房8747.17万平方米,其中,已出租或出售面积5003.26万平方米,仅占57.2%,其余42.8%处于闲置状态。2017年一季度,园区在建和新建过10亿元的项目个数,同比分别下降7.1%和35.7%,截止2017年9月,全省有1/3以上的省级园区没有成功引进一家外资企业。同时,由于园区间主导产业驱同,招商引资竞争变大,引发不适应于新时代的低质量发展。比如,去年以来全省因环保问题影响生产的企业超过2000家,仅央媒“雾锁炎陵”报道后,炎陵就关停了12家企业。
      5、保障能力上,要创新而强化。主要有三大方面的情况:一是用地缺口与浪费现象并存。一方面国家级园区特别是长株潭地区园区存在较大用地缺口,另一方面全省25%左右园区工业用地率不足40%,80%左右工业用地税收不到20万元/亩,但即使是国家级园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仍仅为苏州工业园的60%、中关村的30%左右。二是园区服务企业能力需要提升。一些园区甚至很多应该在园区可以办结的事项办不了,更不论提供企业特别需要解决的融资难、高技术人才引进难、普通技工留住难等问题,如园区企业85%以上的融资靠银行抵押贷款,成本普遍达到8%以上,而社会化的无抵押贷款成本超过15%,由于园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企业物流配送、营销网络、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研发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园区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同时,我省园区电价、“五险一金”缴费基数普遍较高,如电力价格平均0.8元/度,而周边贵州、江西仅为0.6元/度。而每度电降低0.2元左右,可降低生产成本5个点。三是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142家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中,有10家园区没有一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1家园区没有规模工业企业经费内部支出,有11家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不足1亿元,有19家园区没有专利申请,17家园区没有专利授权。
      综上所述,强园区整体品质,提园区服务能力,破园区同质发展,聚园区产业集群,优园区要素保障,成为当前必要、未来必须,省开发区协会应当从这些方面入手做文章。

三、对策建议

根据苏州、杭州、上海等先进地区园区发展经验,结合调研、请教有关园区负责同志实践情况,突出围绕问题导向,我们建议加快园区发展,关键要创新性构筑园区平台、用好园区平台、延伸园区平台,实施园区差异化、集约化、信息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力求企业因进入园区而实现减少交易成本、共享产业资源、提高自我价值,园区因企业到来而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主导特色、提升整体实力。
      1、转变思路办园区,逐步市场化运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动园区由“企业竞争”转变为“平台打拼”,切实将园区打造为企业服务集成商。调整职能,精减部门。聚焦主业、精减部门、精减层级,逐步调整园区管委会内部机构,重点充实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服务企业等一线部门力量,成立企业服务部、园区企业协会、产业专业委员会等相关服务部门,切实集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各类资源。顺应发展,转变模式。科学把握新时代园区发展方向,借鉴上海漕河径开发区等一线城市先进要求经验与模式,围绕提供市场化、企业化、一线化服务,强化园区管委会控股企业发展,逐步将“管委会做小,集团公司做大”,探索园区土地、物业持有经营,实现园区市场化运作、公司制经营,提升园区市场把知能力,有效规避产业转型冲击。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整合省级三项科技经费等资金,设立省级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集中各部门对园区的扶持资金,建立园区发展基金,扶持重点园区加快发展。品质提档,完善配套。切实按照发展周期全价值链管理,统一园区服务标准,提升园区服务品质,引进先进物业公司打造园区,力求使企业在湖南每个园区都能看到一样的品质、享受相同的服务。在重点园区布局一批高品质的学校、医院、写字楼、酒店等,完善办公大楼银行、超市、咖啡店、网球、篮球、游泳、健身等高档配套,全力打造园区“十分钟服务圈”。
      2、育产业链立园区,逐步精准化引进。园区整体要做大就必须推进错位发展,要做强就必须各自聚焦主导产业,当前需要全省整体“一盘棋”,加大省级整合与引导,充分发挥各市州比较优势,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把趋势,立导向。建议省级相关部门组织力量,重点强化产业技术引领方向研究,联系全球、全国发达地区、全省产业布局现状与趋势,出台全省重点产业链布局计划。摸家底,明定位。深入分析每个重点产业链的重点细分领域、关键节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主要创新平台以及在全球、全国范围内的主要招商对象,联系我省各重点园区基础、优势、问题,形成重点园区发展主导产业链目录。建机制,共发力。实施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省领导联点机制,每个产业链均由一位省领导联点,协调解决该产业链建设的重大问题。建立产业链服务保障机制,整合部门从人、财、土地、政策等各方面依据自身职能主动开展对接服务。建立产业链精准招商机制,着眼每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精准招商。精施策,大招商。各市州、各园区要根据省级统筹引导,结合产业链布局目录,配套实施领导联点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精准招商机制,全面“强链”、“补链”、“延链”,对本市州、本园区分析排查出的优势细分领域采取“强链”措施,基础薄弱的细分领域采取“补链”措施,有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采取“建链”措施,交叉融合发展的细分行业采取“延链”措施。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贫困县企业优先上市绿色通道等相关政策,吸引沿海企业将总部搬迁到我省园区,切实多举措强化产业链。
      3、提升效能强园区,逐步共享化服务。发挥园区平台效应,紧扣服务、研发、成本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出台系列规则,全生命期企业发展,切实提升园区整体动能。优化要素供给。支持园区申报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区,鼓励园区与供电企业实行电直供。积极争取国家投贷联动试点政策,加大工业企业信贷投放的力度。鼓励市州政府在“小微两创基金”中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及采用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商标权、订单等质押贷款,给予风险分担支持。鼓励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科技研发、市场服务、技术推广、网络信息、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咨询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组建产业联盟。由市一级政府统筹,省开发区协会牵头,各园区积极参与,因势利导,随行就市,整合市州高校、孵化基地、园区企业、行业协会等资源,根据需要组建技术标准、产业链、区域品牌、研发合作、市场合作、资源合作等联盟,形成技术共研、成果共享、市场共荣和风险共担的利益综合体。同时加快全省园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园区企业“黑名单”通报制度,使诚信经营的企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成立园区专利服务中心,切实促进成果转化。建立智慧园区。搭建园区信息共享系统,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形成大数据共享库,建立园区APP,配合开展“进企业、送政策、优服务”行动,实时做好园区企业难题问题收集、对接、解决服务,切实将政策公布开来、服务兑现起来。优化审批服务。立足“企业是园区主人”理念,按照“园区事园区办”的要求,探索设立专门行政审批机构,打造“车间流水线式”机制,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体制,切实发挥园区政策优势、企业市场优势。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审批事项,探索由园区内企业分别申报调整为以园区为单位进行整体申报或转报。
      4、精量强质优园区,逐步特色化升级。园区要避免同质竞争,提高招商引资效果,做大做强产业链,就需要进行集中清理整顿。行政手段托管一批。以国家级或发展水平高的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为主体,整合同一行政区域区块相邻的各类产业园区,或采取股份合作、建设生产基地、管理与品牌输出等方式共建园区,在全省建设10个左右产业园区集群,力求常态化、实体化、专业化推进园区合作共建。市场手段淘汰一批。将项目引进、产业链构成、人才入园、满意度提升等纳入考核,实行每年考核排名通报,对各类“低、小、散”产业园区,按照“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原则,进行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飞地经济整合一批。重点支持长株潭地区园区、国家级园区,探索建立飞地产业园等等。
      5、更大视野谋园区,逐步全域化开放。立足国际视野,构建战略体系,推动湖南园区走出去,促进湖南开放强起来。打造“中国湘谷”品牌。整合长沙高新区“麓谷”、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V谷”、宁乡经开区“蓝月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谷”等“谷”字园区品牌,以“中国湘谷”品牌战略为统领,辅以招商、服务、科技、财务、规划和建设等子战略,不断强化湖南园区“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园区人才高地。出台园区人才高峰建设针对性政策,围绕重点产业链,集中资源重点引进一批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工匠型人才。抢抓国家高校改革契机,争取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坚强支持,参照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模式,在长沙园区创办湖南应用技术大学,或争取在长大学中设置应用技术学院,培养本科以上的一流工程师和设计师。坚持园区促进开放。依托重点地区,整合重点园区,出台加快“1+21”(“1”为湖南湘江新区,“21”为20个国家级园区与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级平台建设意见,争取设立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全力申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区。

作者简介:肖靖,男,湖南洞口人,中共党员、双本科、在职硕士,中国物联规划智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特聘研究员、中国物流学术论文大赛评委,湖南智库副秘书长。
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物流学会会员、中国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寓言童话文学研究会会员,一带一路矿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现代物流报特约记者、湖南经视法制周报特约记者、兼职法律工作者;2018、2019连续两个年度获评湖南省人民政府《研究与决策》全省10佳“优秀作者”荣誉称号,2019《蓝皮书》湖南经济发展报告之物流篇作者、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农工党中央联合征文大赛全国三等奖获得者,中国物流学术论文大赛全国优秀奖获得者。历任洞口县石江药材站站长、湖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邵阳考场办公室主任、邵怀高速交警和路政施救队队长、湖南雪峰山集团发展规划部部长、郴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综合部部长、农工党郴州市委员会财务主管、郴州市物联副秘书长、郴州市经联副秘书长、湖南省开发区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曾被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与优秀共产党员。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理事会成员 | 会员注册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
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涉农信息门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湘ICP备19014692号 直通管局:工信部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邵阳三农网工作交流QQ群:147232156 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投稿邮箱:910569090@qq.com 技术支持 创新科技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