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到邵阳三农网 请 登录注册
文章
当前位置:邵阳三农网 > 资讯 > 农业产业 > 文章详细
新农村建设点亮金石桥镇农民新生活

    错落有致的农舍,绿色欲滴的秀美山川,平坦坚实的通村水泥公路,内容丰富的文化宣传栏……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隆回县金石桥镇农村呈现出一幅幅山美、水美、人精神的文明富裕和谐画卷,处处都能感受到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迁。

                                  “农家书屋”倡文明

    近年来,金石桥镇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把农家书屋建设与村级办公场所、村级文化中心、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建立了财产登记簿、图书借阅簿、信息反馈簿“三簿”制度,制定了定管理员,定开放时间、定工作制度“三定”措施,既方便了农民借书,又确保了图书不丢失。自实施“农家书屋”村村建图书室工程以来,农家书屋的各类图书越来越丰富,截至目前,全镇已有58个村建立了图书室,每个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多达500余种,图书册数超过15000册,报纸杂志20余种,内容涉及农业知识、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少儿读物、休闲保健、法律知识等方面。该镇还坚持把农民技术培训与农民增产增收的实际需要紧密相联,利用“农家书屋”丰富的科技图书,突出农作物种植、反季节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病害防治等产业的实用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目前,该镇每个“农家书屋”的图书及光盘正成为农民真正免费的科技大餐,让群众真正尝到了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惠。农家书屋成了当地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农民书屋”吸引了众多农民,真正达到了“教育一大片”的目的。如今的金石桥农村,打牌赌博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闹纠纷的少了,和睦相处的多了;信奉迷信的少了,崇尚科学的多了。“农家书屋”倡导精神文明,点亮了广大农民的新生活。

                                  “文明家园”靓乡村

    该镇在新农村建设的标准确定后,采取了先易后难的办法大干快上,为了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该镇通过抓点带面,示范引导的方法,在全镇开展了修建一个垃圾池、改造一个厕所、硬化一处院落、绿化一片空地等内容的美在农家文明创建活动和清理乱堆乱放、乱修乱建、乱挖乱栽等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拉沙铺路、植树修渠。全镇农村以前圈厕合一、臭气熏天的农家土厕,现在已有80%被漂亮的瓷砖便池所代替;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和浴霸已成为该镇农民的家庭普用电器。水泥硬化的农家院落见不到纸屑果皮等任何垃圾物,院子里锄头钉耙、柴草衣物等,全都放置有序;90%的农家的厨房通上了自来水,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烟熏火燎、云遮雾障的状况,台式橱柜、煤气灶、电饭煲等,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感到“新” 味十足。

                                 “ 双薪农民”竞风流

    前些年,该镇许多农民由于外出务工,离家远,照顾不到家庭,农忙时节也难以回家干农活,地里都是由老人、妇女耕种,一些缺劳力的农户出现重重困难。近年来,该镇通过招商引资、扶持民营经济等措施,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余家。镇里根据企业招工需求,与企业达成“订单式”培训服务意向,把农民培训班办到企业,农民通过短期专业培训后直接到企业上班。这样既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又加速了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目前,全镇已有4000多名农民成为家门口务工的“工人”。这些农民平日里是企业工人,按时上班、下班,有节假日,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农忙时节就在家做农活,既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又避免了奔波在外的打工之苦,还能节省开支。农民兼“工人”身份的陈维勇夫妻俩都在本镇宝丰木业公司上班,他动情地说:“农民务工又种田,一节甘蔗两头甜。我们这些‘双薪’农民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作者:陈甫春

编辑:001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理事会成员 | 会员注册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
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涉农信息门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湘ICP备19014692号 直通管局:工信部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邵阳三农网工作交流QQ群:147232156 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投稿邮箱:910569090@qq.com 技术支持 创新科技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