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到邵阳三农网 请 登录注册
文章
当前位置:邵阳三农网 > 基层 > 话说村官 > 文章详细
人物纪实:移民侗乡---日久他乡亦故乡

——记市优秀共产党员、县人大代表、东山乡石桥村老支书刘兰泉 

 

    1961年12月,山水皆静,朔风乍起。新化县琅塘公社长滩大队一位年轻小伙子独自背着简单的行囊,没有父母的叮嘱,没有亲人的送别,为响应党的号召,尾随移民大潮,远赴闭塞落后的绥宁县东山公社水口大队(现东山侗族乡石桥村)——他就是柘溪水库移民刘兰泉。   
    50多年如白驹过隙,悄然而逝。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了。在石桥村50多年里,刘兰泉从I974年起担任村干部,I985年至2014年3月一直担任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几十年来,他真情为人,克己奉献,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作“老黄牛”,是县第十届、十一届党代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县人大代表。20多次被市委、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支部书记”、“模范党支部书记”、“林业先进工作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个人”。村里事,清廉实干赢民心   
    刘兰泉自小家庭贫困,仅有小学文化。在他看来,社会就是一所大学,只要肯学,一样可以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为了适应基层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学。先后学习过珠算、农村应用文写作、木工,特别钻研过桥梁与水坝设计理论,读书笔记多达20多本,成为全乡群众敬佩的桥梁与水坝设计的“土专家”。   
    1985年3月,刘兰泉走马上任石桥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甘当人民群众的孺子牛。   
    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桥村水利设施条件十分落后,大雨洪灾,无雨旱灾,抗灾能力极差。为改变这一现状,刘兰泉首先想到的是,要想粮食丰收,必需大兴水利设施建设。他及时召开村支两委及村民代表会,商量如何筹资兴修水坝、水渠及农田道路建设。得到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的支持后,刘兰泉晚上挑灯设计,白天与村民奋战在一线工地上。为争项目跑资金,他挤时间到县相关部门陈述村里的困难,甚至上市里跑省城,喝的是从家里带出来的井水,住最便宜的旅馆。为了节省开支,在那家店里吃饭,就在那家店里将喝的水装满,连瓶矿泉水也舍不得买。在任村支部书记30年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00多万元,修大水水坝5座、节水灌溉渠9000多米、维修和新修河堤1000多米、农田机耕道4.26公里,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确保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刘兰泉带领村支两委狠抓民生工程建设。投资70多万元,修通了石桥至路斯、老塘至鹅公团3.82公里水泥路,杨家至阴山脚1.2公里通组水泥路已平整了3.5米宽的路面,硬化了2.5公里路基,预计明年5月前能竣工通车。由刘兰泉亲自设计并修建了水泥石拱桥4座。1993年5月,又投资3万余元,修建了水力碾米厂。直至电动碾米机走进平常百姓家,这家碾米厂才成为纯粹的灌溉设施。   
    为改善办学条件,刘兰泉与村支两委商量,为节约村里开支,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方式,投资26万余元,修建校舍面积达1800多平方的村小,完善了水电、食宿、活动场地等配套设施,成为当时全乡最漂亮的村级小学。由于该校办学条件最优,连续6年成全乡第二完小。既方便了周边8个村的学生就近入学,又减轻了家长的教育负担,受到了周边群众的普遍赞扬。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时才知人心善恶。刘兰泉是一位心慈意善好村干。2008年12月28日午夜零时,石桥村6、7组发生特大房屋火灾,烧毁正屋58座,仓楼30座,共有66户246人受灾,直接经济缺失达400多万元。灾情发生后,刘兰泉火速报告乡党委政府,并立即协同消防队员、救火群众前往一线灭火救灾。其时,刘兰泉已年近古稀,为了减轻火灾损失,他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年事已高,与中青人上屋揭瓦,下河提火,还不时现场调遣、指挥救灾队伍,吆喝救火人员注意个人和其他人员安全。一夜下来,刘兰泉嗓子哑了,第二天还得含着眼泪一户一户了解灾情,慰问和安顿受灾群众。为了安顿受灾村民,刘兰泉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嗓子也哑了三天,整个人都像大病了一场。大灾之时,一句安慰,一声暖语,让受灾群众倍感温暖。受灾村民杨大娘感动地说:“关键的时候还是兰泉书记靠得住,我们没有选错他。”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刘兰泉在长期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始终坚持民主理财制度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村里每笔收入,每笔开支都清楚入帐,并定期请村理财小组进行清理,然后在村民聚集地张榜公布。特别是在发放火灾救灾钱物期间,捐款捐物种类各异,情况复杂。刘兰泉举重若轻,复杂的事情简单做。每笔钱物及时入册,并张榜公布。发放钱物,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手板手背都是肉,一碗水端平。尽管灾情重,减灾压力大,但受灾地没有发生因灾起纠纷、因灾上访事件,保持了灾区社会大局稳定。担任村支部书记30多年来,刘兰泉没有挪用过一分钱,没有乱报一分钱的发票,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两袖清风的卓然风骨。   
    在村情民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在宗族思想、地方观念还没有完全消失的今日,石桥村900多村民仅有刘姓一家又是新化移民的情况下,刘兰泉为何独领风骚30余年?乡党委书记黄渊喜一语道破天机---“廉也,正也!” 公益事,慷慨担当留美名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刘兰泉一生热心助人,钟情公益事业。1965年6月,东山地区普降暴雨,溪河小涧洪水翻滚,突然一位4岁多的小孩不慎掉入河中,在旁边做农活的刘兰泉顾不得脱去衣服,纵身跳入河中,将小女孩救上岸来,小女孩家人感激不尽。2007年,本村四组杨昌清骑摩托车外出务工时,不慎摔断了左腿,原本家中困难,自己又是家中顶梁柱,而且上有老,下有小,无钱治疗伤残。在到处借不到钱的情况之下,求助刘兰泉。其时,刘兰泉也有难处,妻子已病在家中5年多了,每年医药费高达2万多元。为解决杨昌清的燃眉之急,他答应帮他东山信用社贷款2000元。一年过后,杨昌清无力偿还贷款,刘兰泉没有上门追讨,连本带息由自己还清。几年后,杨昌清才还给刘兰泉。在担任村支部书记的这些年,他无偿资助贫困村民的资金达5600元。   
    刘兰泉说:“人生很短,事业无穷期。助人的事要及时做,利益公众的事要热心做。”他不仅操心村里的事,而且热心邻村、乡里的公益事业,受到全乡群众的真心拥戴。   
    上世纪七十年代,东山公社大修河道,由于改变原水流方向,促使白竹下段300多米长的河道一遇洪水就改道,给下片七个村8000多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改变这一现状,刘兰泉向公社党委主动请缨,与东山村龙章福、龙开彬组成修复小组,吃住在工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终于完整地修复了高5.2米、宽7米、长380米河堤路。因为他懂技术,又公道正派,群众推举他为东文公路建设指挥部成员。在指挥部工作的日日夜夜时,他四处捐款筹钱,义务投工200多天,为乡里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兰泉在水坝、桥梁设计有一技之长,但他并没有因一技之长吃四方,而是利用一技之长造福四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兰泉无偿为东山村、大坪村、路斯村、洛界村设计、施工桥梁和河坝20多座,义务投工120余个。受助村为感谢他的帮助,礼节性地开些工资给他,他婉言谢绝,实在拒绝不的的,就当善款捐献给该村。   
    天圣场钟鼓楼初修于北宋哲宗年间,历经沧桑,几经毁圮。解放初期,再遭大火焚毁。进入二十一世纪,全乡群众热切盼望修复此楼,在全乡群众代表的推举下,刘兰泉以古稀之躯担当修复重任。刘兰泉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的人,要做就做到最好。一上任就做工程设计,请师傅施工,自己带队四处筹钱。2011年10月动工,2012年10月雄伟壮观的天圣场钟鼓如期竣工。整个工程投资40多万元,刘兰泉一个人就筹资20多万元,而且个人捐献7800多元,是个人名义捐款最多的第一人。 如今,刘兰泉人老心不老,又踏上了撰修乡志之路。家内事,真情善待树榜样   
    刘兰泉文化不高,但中国传统家道思想对他影响很深,平常非常注重家风家训建设。天长日久,形成了刘家独特的家风、家训:孝顺呈父母,恩义给夫妻,慈祥待儿女,宽容施近邻,情谊送远亲;穷不攀富亲,富不嫌穷亲,穷富不可断六亲!邻居碗对碗,亲戚篮换篮,多栽花少栽刺,慈悲为根,解人危难!   
    刘兰泉经常对家人说:“一个人要知足感恩,要懂孝、行孝、尽孝。”自己父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离世后,只身移民东山乡石桥村,经人介绍,与靖县文溪乡横坡村赵玉秀结为夫妻。妻子娘家无男儿,唯有两个女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岳父去逝后,刘兰泉就将岳母接到自己家中赡养。平时,给岳母端茶送水,给钱给物,有热闹的活动,打发岳母结伴去玩,尽力让岳母宽心释怀。孔子说:“孝,色难”,意思即孝敬长辈能做到和颜悦色最难。刘兰泉视岳母胜生母,一天到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毕恭毕敬,亲切呼唤,和悦应答。岳母信仰佛教,每次上山进香,刘兰泉必定给岳母准备好香纸、香袋、钱物,送出家门,并叮嘱一路小心,注意安全,一切让岳母开心不已。子孝母心宽,家和万事兴。岳母在刘家一住就是35年,直至2010年10月,岳母年届95岁,无疾而终。刘兰泉的孝行善德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成为全乡学习的榜样。为此,刘兰泉多次被县乡人民政府评为“孝亲敬老”模范。   
    刘兰泉原来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4年5月,他的妻子在家中做早饭时,不慎跌倒,到医院一检查,诊断结果让刘兰泉惊讶不已。妻子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冠心病及老年痴呆症,面对疾病缠身、寡言少语的妻子,刘兰泉一脸的愧疚,含着热泪说:“平时,我忙于工作,与妻子交流少,关心得很不够,这是我的罪过。”为了医治妻子的疾病,刘兰泉带着病妻上市里,进省城,跑遍了周边大小医院,花光了16多万元的积蓄,负债6多万元。从2004年以来,家中有一高龄岳母需要照顾,有一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妻需要照料,村里工作又十分繁重,儿女又都在外面工作,一个人忙里忙外,忙了村里事,又忙家里的事,有时别人已经入睡了,自己才开始做晚饭。面对家庭的艰难,刘兰泉没有半句怨言,没发过一声牢骚。一样给岳母端茶送水,一样为病妻端屎倒尿,穿衣擦澡。安顿她们母女后,还得清洗当天的脏衣脏裤,午夜睡觉已成为刘兰泉迫不得已的生活习惯。   
    因为孝,所以觉得所做一切都应该的;因为爱,所以觉得生活不累。刘兰泉说:“生活贫困让我知道了村民的渴望,家庭的艰难让我学会了爱。好在儿女都很孝顺,孙女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对外贸易大学,这是自己觉得欣慰的。”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五十多年过去了,故乡已渐行渐远;石桥,因为流过汗,流过血,有过累,有过痛,有过欣喜,一切变得清晰起来。五十多年,你将一腔热血洒在贫困的小山村,你将公益之心播撒在一条路、一座桥、一座鼓楼上,你用一个男人的担当,挑起家庭的重任,外不负于民,内不负于家,上不愧天,下不愧地,风骨铮铮,气节昭昭。   
    有诗赞曰:骏马登程走异乡,天涯海角两茫茫。旦夕未忘情意切,晨昏常惦祖茶香。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亦故乡。莫道桃园花最好,桃花园外更芬芳。      
  

作者:绥宁县委宣传部 龙宪智 绥宁县移民局 杨爱忠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理事会成员 | 会员注册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
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涉农信息门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湘ICP备19014692号 直通管局:工信部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邵阳三农网工作交流QQ群:147232156 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投稿邮箱:910569090@qq.com 技术支持 创新科技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