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到邵阳三农网 请 登录注册
文章
当前位置:邵阳三农网 > 资讯 > 理论视野 > 文章详细
站在新的起点上 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城步扶贫开发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古称“南楚极地”之苗疆,是两省(湖南、广西)、三市(邵阳、怀化、桂林)交界之地,地处武陵山西南端,与武陵山山水相连,属沅江、资江的发源地,革命老区县、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和邵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96.8米,最高海拔2021米,南北高差1671米,地面坡度大,10度以下面积仅占7.03%,20度以上的占55.1%,山林面积355.6万亩,占总面积89.5%,耕地面积23万亩,占总面积6%,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5%,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山区。全县辖11个乡镇,292个行政村(居),总人口27.2万,其中农业人口21.8万,境内居住着以苗、侗、瑶为主。12个少数民族15.2万人,占总人口的62.72%。
  一、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
  针对城步县贫困实际,近年来,城步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积极落实“基础、产业、科技、生态、信贷、社会”等综合扶贫措施,加强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人员三大管理,全力推进“一体两翼”扶贫,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一是着力强化“企业+农户”基地建设,加快脱贫工程。我县先后投入扶贫信贷资金84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85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亚华南山分公司、南山牧场、雪峰果业、三和木业等龙头企业,推进全县畜牧养殖和乳品加工业、竹木加工、延季蔬菜种植等基地建设,带动2万多户7万多人增收脱贫。目前,全县有102个村(居、分场)、2200户农户饲养奶牛1.85万头,已建成奶牛养殖小区1个,正在规划建设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32个。楠竹开发近10万亩,其中深度开发达3万亩,形成了“玉竹牌”竹胶板、 “翠竹牌”竹砧板、“雪峰牌”清水竹笋罐头、国家定点生产水印发票纸等为主体的楠竹产品加工体系。全县发展延季蔬菜种植专业村84个,在11个乡镇161个村(居)建立基地,建立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9个和供港蔬菜基地4个。
  二是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163.5万元,动员群众筹资1081.75万元,发动社会捐款1540.8万元,群众投工127万个工日,新修县级公路6条,总长192公里,修筑村级公路、机耕道131条总长493公里(其中实施通达工程项目29个,新修、维修村级公路70多公里)。修筑标准渠17.2千米,修复和修建河堤、拦水坝、渡槽203处,新修和维修山塘90口,购置抗旱、排灌设施121套,改造中低产田5.6万亩,其中低产田3.01万亩,农民人均旱涝保收水田达到0.4亩。修建了7个村小学校舍,帮助13所村小改造修缮校舍危房。扶助20个村152个村民组架设了高低压输电线路104千米,使2463户农民用上了照明电和电机碾米,为26个行政村实施了农网改造项目。建设移动基站107个,为28个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4.12万农村人口和2.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帮助农民新修住房4840座,改造危房2087座。
  三是着力强化科技培训,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围绕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两大工作重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跟踪管理和维权服务,拓宽贫困人口的增收收渠道。培训转移就业5000多人,就业率高达95%,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万多人次,农村科技示范带头人1000多名,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基本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有效提高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实践,使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资源整合,项目捆绑战略,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二是坚持扶贫进村入户。实施项目开发、“两项制度”“互助资金”小额信贷扶贫战略,是提高扶贫开发效率的有效手段;三是坚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实施定点帮扶战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并举,是从要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
  二、城步县扶贫开发主要工作基本经验及做法
  实施片区扶贫开发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社会帮扶、全力攻坚的良好局面,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准扶贫开发突破口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在实施片区扶贫开发中,全县统一了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大扶贫观点,积极探索新的扶贫开发模式,紧紧围绕国家“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不断强化对扶贫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全面分析当前形势,认真解决存在问题和不足。从全局的高度,认真落实有关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以整村推进为载体,大力实施产业开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劳务技能培训扶贫,确保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统一规划,加强协调,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下,我们采取领导决策,部门协作,多方投入,联合共建的办法,根据部门分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并且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种不同渠道的片区扶贫资源,形成合力扶贫的良好局面。
  3、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根据县情,针对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扶贫办法,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种养业、调整产业结构、两项制度、实施产业化经营、开发劳务输出等方面着手实行综合扶贫开发,坚持最贫困的农民先扶持,最贫困的村先集中力量扶持,先难后易,分期分批解决贫困问题。
  (二)抓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扶贫开发基础
  1、抓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改变过去“撒胡椒面”使用扶贫资金的做法,集中各方面的扶持资金,集中力量,重点实施片区扶贫工程,有效推进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城步县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基本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高寒山区部分偏远村和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发展步伐比较缓慢,这些村组内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差也比较大。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脱贫致富信心不足是特困村的表现。因此,对特困村帮扶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通过迅速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使群众看到希望,激发建设热情。经过帮扶,特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一定的改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今年我们要继续坚持“领导联系、乡镇负责、部门帮扶”的建设扶贫工作机制,做到脱贫规划落实到村,扶贫项目落实到户,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资金捆绑明确到部门,全力实施以路、水、电、讯、房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2015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喝上安全水,稳定用上电。县扶贫部门和各乡镇要结合城步县的实际,积极探索集中搬迁、特困安置等扶贫搬迁形式,把生产生活条件确实困难,不搬迁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贫困群众,作为搬迁的首要对象,给予资金扶持,统一规划建设用地,有效改善搬迁户的生存发展环境。
    2、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依托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紧紧围绕培植支柱产
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这个重点来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培育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并作为片区扶贫开发的载体。为此,我们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一要立足草山、温差等自然资源优势,推行“企村联合”模式,加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三农经济的发展投入力度,特别要发挥亚华种业科技园、十万古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三和木业有限公司、雪峰果业有限公司、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格局。二是突出产业扶贫,建立一套服务机构培育基地建设专业市场来吸纳一批农民,带活一方经济,协调好银信部门支持培育发展奶业、菜业、竹业、药业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产业提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发展奶牛1.7万头,农民增收8700万元,种植番茄、红茄、四季豆、南山萝卜等反季节蔬菜2.6万亩,实现产值1.3亿元,为农民增收8000万余元。已直接带动2万余人脱贫致富,从而引导全县贫困群众走产业化之,路获得无限商机,在此基础上坚持走产业招商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路子吸引外来资金,目前已有12家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气候。三是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培育市场主体。尤其是菜业要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及冷冻的贮存,要尽力为农户拓展农产品市场,解除销售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要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标准化,把产加销环节紧密链接起来,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拥有自己的奶粉、西红柿、竹木商标,已打造产业知名品牌。四是必须加快市场联络。要着力选准产业增强产业市场意识,因产业而成具有一大批中介组织,民间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活跃产业舞台,并形成以种养加为载体辐射周边乡镇,把优势农产品变成商品变成货币,实现人均新增收600余元。
  3、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本着“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指导思想,我们着力加强了对贫困农民的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联合科技、农林、畜牧等涉农部门通过短期培训、现场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农村实用技能和科技水平。与此同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要求,采取联合办班等形式,搞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尤其要以区域片区的年轻人为重点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促进贫困农村的劳动力稳定转移,切实提高青年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仅去年,该县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2期,受训2044人次,发放资料7253份。投入资金64万元,完成劳务技能培训371人, 实现劳务收入50万元以上。实践证明,抓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有组织地外出务工,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为确保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能挣到钱,必须强化组织,加大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创业能力。2012年要努力完成400名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各乡镇和扶贫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落实招生任务,注重培训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加强培训就业后的维权服务,特别要对片区28个特困村及12个高寒山区扶持村的特困户的返乡青年组织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这批人拥有一技之能进入社会,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致富的目标。
  (三)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在动力
  1、组织群众参与制定村级规划。重点村村民全程参与了村级规划的编制。一是组织引导群众分析致贫原因,讨论脱贫对策,确定脱贫规划。二是公选扶贫开发项目,组织贫困户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脱贫项目,每个重点村的项目集中到1—2个养殖业项目上;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均由村民民主选定,并排了实施顺序。三是公选贫困户。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公选,以投票的方式选出贫困户,在村内张榜公布10天,村民无异议后,由乡(镇)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
  2、动员群众参与项目的实施。在实施到户项目时,我们组织贫困户参与,不仅让他们参与了扶贫项目的政府集中采购,自主议价定价,而且还以出工投劳方式参与了通水、架线、修路等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参与式的扶贫增强了贫困户的项目实施中的知情权、发言权和决策权,激发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了扶贫开发的责任心。
  3、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监督。我们把实施的项目在重点村公示,增加透明度,把扶贫开发项目变成“阳光工程”,交给贫困群众监督,从而保证了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
  4、突出扶贫富县,推进跨越发展。武陵山区片区发展,必须以扶贫攻坚为统揽,纵深推进扶贫开发,努力实现后发赶超。一是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扶贫攻坚既要注重“输血”,更要注重“造血”。要把“两项制度”衔接和“雨露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两项制度”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利用“雨露计划”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致富能力,加快脱贫步伐。二是坚持扶贫开与连片开发结合起来,充分考量区域贫困状况,科学选择新一轮扶贫村范围,依据区域扶贫开发规划,整合涉农资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业扶贫覆盖,提高区域扶贫开发规划,整合涉农资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业扶贫覆盖,提高区域协作能力,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整体开发,确保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区域。三是坚持产业扶贫和搬迁并举。在生存条件优良、产业发展前景大的地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确保群众能脱贫,会致富,不返贫。在生存条件恶劣地质灾害严重、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大力实施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确保扶贫开发顺利实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中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落实扶贫开发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完善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到人责任制。每个整村推进的项目村,都有一名县级以上领导联系,有2名干部驻村,1—2个以上单位挂钩帮扶。
  2、强化管理,提高效益。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原则,完善项目、资金公示制度,认真执行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验收制度,建立工作交叉检查和交流制度,严格实行专款专用。
  3、督促检查,实行奖惩。为确保责任目标、建设任务、管理措施三到位,建立了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加强了督促检查和绩效考评工作,对积极完成建设任务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4、调整帮扶思路,转变帮扶工作方法。坚持扶贫开发工作要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方式扶贫为辅的原则,抓落实,工作到村,措施到户,同时要结合单位实际,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5、突出扶贫开发重点,大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不断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一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扶贫贷款贴息,互助资金,连片开发等措施,优化基地布局,扶持农户生产,培植中介组织,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就业企业协调发展,二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传授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促其不断增加收入。三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市场经济开辟就业门路、扩大增收渠道。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虽然武陵山区片区扶贫开发工作推进顺利,但在计划衔接、财政扶贫资金安排、社会帮扶、扶贫村选定等方面还存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扶贫开发形势依然严峻。扶贫对象数量仍然较大,返贫问题还很突出。按照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和新扶贫标准确性,全县农村尚有17.8万低收入人口,这些困难群众80%以上集中高寒山区和边远困难山区,低收入贫困人口虽已解决温饱,但收入仍不稳定,城步因灾返贫人数达18万以上,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返贫现象十分严重。
  2、片区扶贫工作进展不平衡,资金整合力度差。在实施片区扶贫村工作中,贫困村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上级项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估算,在该县要让贫困村基本实现脱贫,每个村至少需投入有效资金100万元以上,而每一轮国家、省扶贫重点村安排28个重点村,每年财政扶贫资金及自筹资金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重点村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有的村仅修一条路,建一座桥、架好人畜饮水工程就需几十万元,剩余的生产发展项目只能望而却步,达不到脱贫的目标。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省扶重点村由于安排不进省、市工作组的扶持计划,只靠县直机关后盾单位每年支持扶贫资金1-2万元,根本达不到脱贫的目的,致使规划好的项目不能实施,延缓了片区整村推进步伐,群众意见很大。
  3、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不合理,村与村之间差距太大。一是标准不统一,同样是国家、省扶贫村,有工作组进驻村每年安排资金20万元,有的村只有8万元。二是不对等。同是贫困村,条件一样,可安排财政资金,却不一样,扶持不对等。三是“一刀切”。搞“一刀切”使财政扶贫资金得不到很好的利用,甚至造成用不着的状况。
  4、社会帮扶效果不佳,工作组内力没有动力。主要表现在帮扶后盾单位资金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长期以来,因财政扶贫资金的严重不足,部分重点村缺少项目资金支持,每年依靠后盾单位支持,根本解决不了村里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且还要出人出钱,部分后盾单位产生了消极松懈的情绪,造成每一轮整村推进中都有部分重点村建设扶贫有名无实。而有财政资金支持的个别工作组,每年都是用财政定向支持的几十万元打转转,自身资金投入不大。
  5、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群众商品意识低,仅满足于自给自足,缺乏长远综合开发利用山区优势资源的意识和有效途径,除西红柿、红茄外还没有寻找到一个适合当地实际又有市场前景的稍有规模的产业。总体上看,产业结构单一,且不稳定,商品率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村需要扶贫,但仍然没有轮到。
  6、扶贫村村选点不够合理,部分贫困村仍需扶持。该县是个自然条件很差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县,县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现象十分严重。为此,过去扶过的贫困村还很脆弱,应继续列入扶持范围。
  (二)几点建议
  1、完善扶贫战略机制。要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作为扶贫战略的三个重要支点,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在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城步县2020年扶贫开发“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加大资金投入,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片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从该县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贫困村都是地处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解决水、电、路问题是群众多年的梦想,也是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确保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基本满足。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因地制宜实施片区连片开发。
  3、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产业扶贫是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抓紧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本地特色产品、特色资源、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工作。在选准项目后,扶贫部门要给予资金支持,农技部门要给予技术指导,在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基础上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大市场投入开发力度,发展协会组织,为产业发展架桥铺路,增强“三农”发展能力。
  4、加大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根据片区贫困村所实施的项目要求,下派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民易掌握的种植业、养殖业等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本领并要安排科技补助资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以及科技下乡服务工作等,带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走科技致富之路,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
  5、整合财政、社会扶贫资金,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一是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通畅工程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以规划为前提,以项目为龙头,涉及到哪个性质的项目,由哪个部门配套使用,重点支持片区贫困建设。二是实行资金管理报账制。在县财政局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资金使用严格履行审核手续,一律实行报账制。三是实行项目管理合同制。扶贫项目一律实行合同制管理,对项目实施的内容、质量、时限、责任等进行明确规范;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投资大的项目实行招标制、投资小的项目实行议标制的办法,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四是实行审计提前介入制。审计部门提前参与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保证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按计划执行;五是实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制。各部门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各主要环节中,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进村到户项目在贫困村公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实施规范运作,使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受益。
  6、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项目选定、技能培训等工作中,要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找准“致贫”的根本原因,抓住扶贫的关键环节,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农村建设扶贫群众最拥护、最关心的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规划项目时应让大多数群众说了算,让广大农民充分享有扶贫开发的知情权、表决权、实施权、监督权和受益权,真正让贫困户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使群众增强信心,看到希望、满足欲望。如通达、通畅工程,扶贫部门和交通部门要相互配合,在确定道路里程时不能搞一刀切,全部以村部所在地为准,要充分考虑通村公路给绝大多数群众带来的实惠,基本达到群众意愿。项目实施后要让群众全程参与,实现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由“被动”向“主动”的根本性转变。
  7、调整扶贫范围,增列各类实际贫困的村为重点村。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规划、集中成片、片区推进”的要求,把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等把应列未列的贫困村列入扶持对象,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利用这次国家贫困标准重新调整的契机,重新确定扶持范围,实行一个村一个村地规划,一个村一个村地扶持,分期分批地改变面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城步苗族自治县扶贫办:熊少华、冯世民、陈量文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理事会成员 | 会员注册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
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涉农信息门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湘ICP备19014692号 直通管局:工信部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邵阳三农网工作交流QQ群:147232156 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投稿邮箱:910569090@qq.com 技术支持 创新科技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