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到邵阳三农网 请 登录注册
文章
当前位置:邵阳三农网 > 特色 > 休闲农业 > 文章详细
谈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邵东县黄陂桥乡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纪实

    当前,各地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不乏先进之地。那么究竟何为新农村,新农村到底“新”在哪?本文试着根据邵东县黄陂桥乡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树立新思想。黄陂桥乡,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2011年以邵东县新建生态产业园的核心园区在乡境内为契机,明确建设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示范乡、实现富民强乡的目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从思想上入手,全乡上下树立主动求变、积极求索、努力求实的新思想,才能形成全新的发展思路,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一是理论学习指导思想。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是乡村干部,加强理论学习、转变乡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2011年7月组织全乡80余名乡村干部赴省委党校参加“创新型”新农村建设干部培训,重点学习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农村建设与村镇规划设计等专业知识。通过湖南师大、省委党校的知名教授集中授课以及学员之间的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教学等方式,使学员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房,不是片面的经济增长,不是简单的复制模式,而是一项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各村在培训结束后纷纷召开了村支两委、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初步形成了新农村建设思路。二是科学规划引领思想。规划有利于统一思想、激发干劲。黄陂桥乡党委政府专门请了国内知名学者朱翔教授当顾问,由省县域经济研究会编制了《2011-2016年黄陂桥乡总体规划纲要与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投资280万元为全乡35个行政村制订了20年发展的详细规划。三是作风建设强化思想。黄陂桥深入开展“做最好的党员,当最好的干部”等主题活动;要求全体机关驻村干部每个星期至少有3天、每年不少于150天下到村里,在实践中现已形成了以“特别能贡献、特别能负责、特别能自觉、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 和“肯干事、会干事、苦干事、真干事、多干事、快干事”为主要内容的“五特六干”黄陂桥精神。机关干部谋发展、干事业的决心和工作作风,赢得广大干群的称赞和信任,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谋事,工作实效明显提高。
    二、探索新路子。新农村建设的方法多样,对于基础薄弱,资金、技术等要素缺乏的地区,建设新农村必须走独特发展路子。黄陂桥乡一直在努力寻求、创新农村发展的新方法。一是开创新模式。全乡按照先乡后村、先点后面等原则,以“一区三园七中心”为重点,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即以邵东县黄陂桥乡新农村示范区暨城乡统筹实验区为龙头,以县生态产业园、乡微型经济创业园、大地购物公园为补充,以龙石、红光、杉树坪、掌和、肖婆、田心、曲丝7个村为典型,按照中心示范、重点示范、基础示范三个层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二是发展新产业。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要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协调推进之路,依托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黄陂桥乡一方面因地制宜提升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乡内的小五金、打火机产业基地和农业主导产业,当前1000亩高产玉米基地、5000亩中药材金针菜基地、10000亩优质高产稻基地基本形成。全乡正在总结推广以“村党组织+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管理与服务组织”为主导架构的富民强村发展带动新体系。拟制定“干部在参与创办新经济组织期间,保留原单位工作关系、工资和福利,并在提拔重用上优先”的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干部领办创办新产业,鼓励农民参与,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乡情招商引进新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引进了创业新村、都市乡村、怡宝水厂、小微企业创业园、大地购物公园、商都花园酒店等六大项目,实际总投资已达1.2亿元,为“乡强、村美、民富”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注入强劲活力。
三是建设新民居。以“统一协调、尊重历史、美化环境、完善功能”为指导,实行以奖代补,鼓励退老宅、建新宅,交旧宅、划新宅,按规划的地点、参考的样式建房。采取改造为主、改建结合的方法,力争将民居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原则,对毗邻县生态产业园开发区的村庄,采取拆迁新建式,按照整体搬迁、整体设计、农民自建、统一管理的方式,建成晨光、龙石新村;对经济基础较好的二片11个村庄,采取整理改造式,打破村域、组域、姓氏宗族的概念,重新优化组合,建设别墅区和新村社区;对经济比较落后的三片15个村庄采取保留治理方式,保持传统村落原有的自然和地域特色,实施以干净、整治、舒心为目标的旧村整治改造工程。同时,村委会组织牵头建好公益性设施,即“三水一路”(排水设施、水塘、供水设施),“三室一场”(托儿室、医务室、文化活动室),准公益性设施,“三建二化”(建沼气池、建公厕、建公共畜舍;村庄进行绿化、垃圾归集化)。四是打造新形象。建设新农村,彻底改变往日农村“脏、乱、黑”的形象,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经之路。由此,黄陂桥乡于2012年3月初组织实施“一规三化”,即集中开展编制一个村庄规划,实施“绿化、净化、亮化”家园活动。现全乡35个行政村年内全部制订村庄建设规划(由县规划局统一编制),建设垃圾池500个,植树4万株(22公里的县乡道绿化率100%),境内县乡村道上安装路灯1000盏,乡镇范围内青树绿草、夜如白昼,呈现崭新的形象。
    三、构建新机制。建立健全新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一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黄陂桥乡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各村成立土地流转工作站,每个组设一名土地流转信息员,形成“乡、村、组”三级服务网络,为土地流转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规范操作,依法流转,并认真开展土地流转中介协调和合同签订等业务,及时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信息交流、法律咨询、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服务。二是创新农村民主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必须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黄陂桥积极创新新农村管理机制,使广大基层干群自觉地投身到农村改革发展中来。首先,以制度强化管理。制订村级工作手册和《全乡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实施意见》,全面创建扁平化、精细化、人性化、常态化的乡政村治。其次以服务强化管理。为解决老百姓办事难的实际困难,出台了《“村民事务代理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十个一”(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本台帐、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公示栏、一名以上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一张村民事务代理卡)的标准指导建设,由村干部担任代办员,实行365天无休息日敞开服务,驻村干部每人每周在站里服务两天以上。据统计,最多的一个月为民办实事258件。再次,以惩奖强化管理。启动“双十”工程,对乡机关干部以“十个新”为标准进行年终考核,即产业集聚要有新基地,民营经济要有新企业,招商引资要有新项目,城镇建设要有新样板,民生实事要有新动态,综治维稳要有新举措,信访安全要有新进展,干部作风要有新形象,社会管理要有新格局,乡村发展要有新示范;对村干部,鼓励能力强、想干事的村干部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徘徊观望的村,采取措施鞭策后进村。对35个村出台了“十个一”,即筹办一家企业,办好一件实事,启动一个项目,引进一个产业,修编一个规划,联系一个单位,制作一本手册,形成一种常态,打造一个亮点,创新一个平台,与村干部的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三是创新农村资金投入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机制。通过创新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解决农村资金瓶颈问题。黄陂桥乡采取企业化管理、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模式,成立了“新农村建设投资中心”与“御花园有限公司”。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实施整合,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黄陂桥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土地收入分成机制,每年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新农村建设。
    四、弘扬新文化。新农村不只新在外观,更新在精神和观念。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和旗帜,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从文化建设入手。黄陂桥乡按照文化产业“挖掘出来、传承下去、提升上来、普及开来”的要求,加大文化投入、完善文化平台,创新活动载体,倡导文明新风,借文化之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农村发展。在文化建设的理念上,追求共同愿景与现实目标的统一,在内容上注重内容多样和形式简单的统一。一是提炼新精神。成立乡形象创建、精神提炼办公室,开展“形象创建、精神提炼”活动,广泛征集黄陂桥精神,起到凝心聚心的良好效果。二是唱响新乡歌。创作了《我爱家乡黄陂桥》《唱唱黄陂桥》等乡歌,制作了CD,MTV,在全乡范围已普及,老少皆会,人人爱唱;以“我爱黄陂桥”为主题,开展大型系列文艺宣传活动,增强了全乡上下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在外创业人士的归属感。三是打造文化圈。修建100米文化长廊,精选如中华二十四孝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宣传,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组织送100场电影和戏曲下乡,建设实用型的农家书屋。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村民忙时做事,闲时看书,还自发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戏曲队俱乐部、民歌俱乐部等文艺娱乐小队,全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编辑:001


 


文章评论
我要评论>>
理事会成员 | 会员注册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
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涉农信息门户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湘ICP备19014692号 直通管局:工信部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邵阳三农网工作交流QQ群:147232156 本站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投稿邮箱:910569090@qq.com 技术支持 创新科技
湘公网安备 43051102000021号